潮新闻报道自7月起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名校对提前预约的游客开放参观,沉静了三年的大学校园突然间变成了暑期必备打卡地。与此同时,各地不少知名学府出现“预约难”,随之也出现了部分“预约乱象”,引发了“参观高校提前预约是否有必要”的讨论。
(资料图)
参观高校是否要预约?如何平衡校园秩序与社会需求?近日,潮新闻记者走访了一些高校,试图寻找答案。
8月1日,浙江大学门口等待参观的游人。潮新闻记者 贾晓雯 摄
名校预约名额紧张,部分高校未开放
“预约好后,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入,小孩跟着家长进……”8月1日10点,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门口,在保安的口令声中,闸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大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,他们手里拿着身份证、户口簿和手机预约码,撑着太阳伞,排队入校。
可是,也有不少在校门口徘徊的人,他们或是不知道需要预约,或是没约上来现场碰碰运气。来自湖南的这一家人在“浙江大学”四个大字的门楼下,拍照已经很久了。
“不知道需要预约,以为开放了就直接来了。”任先生和妻子带着五个小孩来参观浙大,结果扑了空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名校氛围,任先生本想着预约一下名额,结果发现手机页面显示“抱歉,该校区今日预约人数已达上限”,这时是10点半。虽觉得很遗憾,但他认为,预约还是有必要的,毕竟这些高校名气大,需要照顾大家的安全。
想要进入浙江大学参观,只能提前一天预约。门口的保安大哥告诉记者,学校每天限制人流差不多在1万人左右。因为这条预约制度,碰壁的人真不少。来自金华的夫妻俩站在保安面前磨了很久:“能不能通融通融,孩子已经跟随同伴进去了。”前一天下午,他们与同伴预约不过前后几分钟,结果却隔了道“围墙”。“本想来现场碰碰运气,和保安说说情。”但站岗的保安态度坚决,“真的没办法。”
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除了参观名校预约难,还出现了部分高校未开放的现象,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多所高校未开放参观。如果想要参观,需在预约中填写被访者,而被访者的身份必须为该校教师,因此现场也有不少参观者被拒之门外。
8月1日,浙江大学门口预约成功后排队进入的游人。潮新闻记者 贾晓雯 摄
是否要预约,各有各的理
事实上,参观名校预约难的现象从7月初就开始,最早出现在清华北大,而因预约难造成的“名校预约乱象”频频出现:
有研学团队收取每人10800元的费用,通过校友预约,拆分139名学员分批入校;清华、北大的“门票”一票难求,有网友称“每天三四个手机蹲守都抢不到”;无偿“官方渠道”抢不上,有偿预约却非常火爆,一家三口逛清北一圈要花2000元,贵过了著名的环球影城……
“大学实行预约参观,主要是由于大学校园均为免费参观,有一些旅行团打着参访的旗号招揽顾客,到大学校园里走马观花,参访者的体验感差,给校方还带来诸多不便。” 在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余庆看来,预约进校参观是有必要的,既可以降低管理不便,消除安全隐患,还可以使高校更明晰参访者的主要构成、参观意图。
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认为,大学全面向社会开放,甚至推倒大学的围墙,是理想,但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。如果大学真全面开放,市民一窝蜂到大学里休闲、锻炼,影响到大学的教学秩序,带来更多的校园安全问题,“到时候肯定又会有人呼吁加强管理。”
而中国知名媒体人胡锡进则有不同看法,“取消预约,打开校门,请清华北大为全国各地的大学带头做出表率。”7月27日,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出这样的呼吁。在胡锡进看来,让老百姓的孩子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,在校园近距离感受大学,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,树立更为远大的目标。让大学校园保持开放的环境,对于大学生培养开放的心态同样存在帮助。
对于大学校园是否向公众开放,开放到怎样的程度,一直存在争议。事实上,社会公众对公办大学全面开放的呼声也是由来已久。
多年前,公众呼吁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,2017年2月3日,《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》发布,这是校园向公众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。或许,进一步推进大学开放,需要探索更加长效的机制。
8月2日,复旦大学可直接刷身份证进入,学校门口设置访客专用通道。潮新闻记者 李攀 摄
同济、上海交大,不预约的高校怎么管
为保障校园安全和秩序,高校预约的管理制度也许不无道理,但是否有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,值得研讨。众所周知,绝大多数国外名校没有围墙,对于校园参观也较为开放,已形成颇为成熟的管理制度。
“个人游览哈佛大学是不需要预约的,在校区里可随便走动,但图书馆、食堂、教学楼无法进入。”前几个月刚刚参观过哈佛大学的学生KK(化名)告诉记者,哈佛大学团队游览需要提前2周预约,学校不接待没有经过预约而直接到达的团队。
在斯坦福大学,个人自助游以及校园步行游览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3时30分,均可免费获得学生的引导和讲解。8人及以下的团队不需要预约,9人及以上团队则必须提前2周进行预约。团队游览不接受通过其他第三方商贩的团队游览预约。
这些国际高校在“人防”的基础上,充分依靠科技防范手段建立了多功能的防火、防盗、交通安全、报警等电子信息监控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。事实上,我国高校也在不断接轨国际高校,作出新探索。
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,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不少市民游客的投诉,反映当地一些高校阻止除校友、师生亲友以外的访客入内,还有人把帮人进校园做成了一门“生意”。随后的5月中下旬开始,上海多所高校逐步向社会公众恢复开放校园参观。
8月2日中午,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同济大学,此时气温接近35℃,但前来“打卡”的校外访客络绎不绝,为了有序入场,校方在门口设置了护栏,访客无需预约,在闸口处刷身份证即可进入校园,这让很多提前备好“攻略”的游客大感意外。
该校保卫处的一位工作人告诉记者,刷身份证主要是用数字化手段进行“留痕”约束以及动态掌握人流量情况,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和人流量过大等情况,保卫处可及时介入处置。
进入校园后,以绿化、绿道为代表的公共空间允许访客自由出入,访客们漫步在林荫大道上,或是在教学楼建筑前拍照留念,校园内井然有序。此外,记者注意,学生宿舍、图书馆等重要区域都设置有二道门禁,校外访客不能随意进入。“暑假期间,大部分学生离校,因此,每天几千人次的访客量并不会给管理带来太大的负担。”工作人员表示。
记者发现,同济大学、上海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取消了预约登记,校方通过数字化管理,加强日常巡逻频次,以及对进校人员数量、时间、区域上进行限制,较好解决了校园安全和秩序问题。
该如何平衡校园秩序与社会需求?余庆建议,大学应广泛宣传预约进校的渠道,降低参访门槛;也可在节假日设立校园开放日,针对性地开放一些场馆,使得参观更加深入,更具有教育价值;此外,高校应将校园参观当做合作交流的重要渠道,像很多国际名校一样,设置校园参观志愿者,有序组织校园参访。
潮新闻报道自7月起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名校对提前预约的游客开放参观,沉静了三年的大学校园突然间变成了暑期必备打卡地。与此同时,各地不少知名学府出现“预约难”,随之也出现了部分“预约乱象”,引发了“参观高校提前预约是否有必要”的讨论。
参观高校是否要预约?如何平衡校园秩序与社会需求?近日,潮新闻记者走访了一些高校,试图寻找答案。
8月1日,浙江大学门口等待参观的游人。潮新闻记者 贾晓雯 摄
名校预约名额紧张,部分高校未开放
“预约好后,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入,小孩跟着家长进……”8月1日10点,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门口,在保安的口令声中,闸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大多数是家长带着孩子,他们手里拿着身份证、户口簿和手机预约码,撑着太阳伞,排队入校。
可是,也有不少在校门口徘徊的人,他们或是不知道需要预约,或是没约上来现场碰碰运气。来自湖南的这一家人在“浙江大学”四个大字的门楼下,拍照已经很久了。
“不知道需要预约,以为开放了就直接来了。”任先生和妻子带着五个小孩来参观浙大,结果扑了空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名校氛围,任先生本想着预约一下名额,结果发现手机页面显示“抱歉,该校区今日预约人数已达上限”,这时是10点半。虽觉得很遗憾,但他认为,预约还是有必要的,毕竟这些高校名气大,需要照顾大家的安全。
想要进入浙江大学参观,只能提前一天预约。门口的保安大哥告诉记者,学校每天限制人流差不多在1万人左右。因为这条预约制度,碰壁的人真不少。来自金华的夫妻俩站在保安面前磨了很久:“能不能通融通融,孩子已经跟随同伴进去了。”前一天下午,他们与同伴预约不过前后几分钟,结果却隔了道“围墙”。“本想来现场碰碰运气,和保安说说情。”但站岗的保安态度坚决,“真的没办法。”
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除了参观名校预约难,还出现了部分高校未开放的现象,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多所高校未开放参观。如果想要参观,需在预约中填写被访者,而被访者的身份必须为该校教师,因此现场也有不少参观者被拒之门外。
8月1日,浙江大学门口预约成功后排队进入的游人。潮新闻记者 贾晓雯 摄
是否要预约,各有各的理
事实上,参观名校预约难的现象从7月初就开始,最早出现在清华北大,而因预约难造成的“名校预约乱象”频频出现:
有研学团队收取每人10800元的费用,通过校友预约,拆分139名学员分批入校;清华、北大的“门票”一票难求,有网友称“每天三四个手机蹲守都抢不到”;无偿“官方渠道”抢不上,有偿预约却非常火爆,一家三口逛清北一圈要花2000元,贵过了著名的环球影城……
“大学实行预约参观,主要是由于大学校园均为免费参观,有一些旅行团打着参访的旗号招揽顾客,到大学校园里走马观花,参访者的体验感差,给校方还带来诸多不便。” 在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余庆看来,预约进校参观是有必要的,既可以降低管理不便,消除安全隐患,还可以使高校更明晰参访者的主要构成、参观意图。
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认为,大学全面向社会开放,甚至推倒大学的围墙,是理想,但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。如果大学真全面开放,市民一窝蜂到大学里休闲、锻炼,影响到大学的教学秩序,带来更多的校园安全问题,“到时候肯定又会有人呼吁加强管理。”
而中国知名媒体人胡锡进则有不同看法,“取消预约,打开校门,请清华北大为全国各地的大学带头做出表率。”7月27日,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出这样的呼吁。在胡锡进看来,让老百姓的孩子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,在校园近距离感受大学,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,树立更为远大的目标。让大学校园保持开放的环境,对于大学生培养开放的心态同样存在帮助。
对于大学校园是否向公众开放,开放到怎样的程度,一直存在争议。事实上,社会公众对公办大学全面开放的呼声也是由来已久。
多年前,公众呼吁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,2017年2月3日,《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》发布,这是校园向公众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。或许,进一步推进大学开放,需要探索更加长效的机制。
8月2日,复旦大学可直接刷身份证进入,学校门口设置访客专用通道。潮新闻记者 李攀 摄
同济、上海交大,不预约的高校怎么管
为保障校园安全和秩序,高校预约的管理制度也许不无道理,但是否有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,值得研讨。众所周知,绝大多数国外名校没有围墙,对于校园参观也较为开放,已形成颇为成熟的管理制度。
“个人游览哈佛大学是不需要预约的,在校区里可随便走动,但图书馆、食堂、教学楼无法进入。”前几个月刚刚参观过哈佛大学的学生KK(化名)告诉记者,哈佛大学团队游览需要提前2周预约,学校不接待没有经过预约而直接到达的团队。
在斯坦福大学,个人自助游以及校园步行游览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11时30分至下午3时30分,均可免费获得学生的引导和讲解。8人及以下的团队不需要预约,9人及以上团队则必须提前2周进行预约。团队游览不接受通过其他第三方商贩的团队游览预约。
这些国际高校在“人防”的基础上,充分依靠科技防范手段建立了多功能的防火、防盗、交通安全、报警等电子信息监控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。事实上,我国高校也在不断接轨国际高校,作出新探索。
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,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不少市民游客的投诉,反映当地一些高校阻止除校友、师生亲友以外的访客入内,还有人把帮人进校园做成了一门“生意”。随后的5月中下旬开始,上海多所高校逐步向社会公众恢复开放校园参观。
8月2日中午,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同济大学,此时气温接近35℃,但前来“打卡”的校外访客络绎不绝,为了有序入场,校方在门口设置了护栏,访客无需预约,在闸口处刷身份证即可进入校园,这让很多提前备好“攻略”的游客大感意外。
该校保卫处的一位工作人告诉记者,刷身份证主要是用数字化手段进行“留痕”约束以及动态掌握人流量情况,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和人流量过大等情况,保卫处可及时介入处置。
进入校园后,以绿化、绿道为代表的公共空间允许访客自由出入,访客们漫步在林荫大道上,或是在教学楼建筑前拍照留念,校园内井然有序。此外,记者注意,学生宿舍、图书馆等重要区域都设置有二道门禁,校外访客不能随意进入。“暑假期间,大部分学生离校,因此,每天几千人次的访客量并不会给管理带来太大的负担。”工作人员表示。
记者发现,同济大学、上海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取消了预约登记,校方通过数字化管理,加强日常巡逻频次,以及对进校人员数量、时间、区域上进行限制,较好解决了校园安全和秩序问题。
该如何平衡校园秩序与社会需求?余庆建议,大学应广泛宣传预约进校的渠道,降低参访门槛;也可在节假日设立校园开放日,针对性地开放一些场馆,使得参观更加深入,更具有教育价值;此外,高校应将校园参观当做合作交流的重要渠道,像很多国际名校一样,设置校园参观志愿者,有序组织校园参访。
关键词: